粮食有了盈余才会筑建粮仓。
而粮仓是粮食储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内蒙古有一个品牌,以粮仓为号角,站在创业的风口。
从2014年创立至今,塞北粮仓在内蒙古组织了10万亩优质产区的土地,种植小麦、莜麦、荞麦与水稻等农作物。土地是塞北粮仓董事长王宁最深沉的情怀。
这种情怀贯穿了他的创业历程与塞北粮仓的产业逻辑。说起做农业的初心却是一个伤心的机缘。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王宁兄弟的父亲过世。两兄弟一起将老先生的遗体从太平间抬出时,那位兄弟含着眼泪对他说:“宁哥,我们一起做一件事,来保障身边的人吃上放心的粮食吧。”内心如同被电流触动一般震撼,王宁二话不说当即点头答应。
作为早年追随牛根生先生的一名“老蒙牛”,也是蒙牛当年开疆拓土的一员猛将。这一次听说他要做农业,牛根生竖起大拇指支持,并送给我四个字“粮者良心”,同时也要求我为中国农业开创和摸索出一条独得的路子来。
“慢发展”的逻辑所谓“粮者良心”,就是要打造优质的农产品,让中国人吃上一口放心粮。农业领域向来有“基地为王”一说,优质农产品只能源自于环境优良的产区。塞北粮仓分别选择在河套平原建立3.5万亩小麦基地、在武川地区建立6000亩莜麦基地、在通辽库伦建立8000亩荞麦基地、在凉城建立6000亩藜麦基地……这些地区都是该种类农作物地理位置与环境条件最佳的核心产区。选择最佳产地并非难事,难处在于土壤质量。为此,他和塞北粮仓又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在土地上种植苜蓿来净化土壤中的有害沉积,通过纯天然的手段来改良土壤,为小麦提供最优良的生长环境。
他说:不少农业企业在生产端求快而忽略了品质,才导致后面在市场端怎么也快不起来,最终陷入“农业行业周期长回报慢”的怪圈。“塞北粮仓公司注册是2015年,产品上市是2016年,但其实团队早在2013年就开始布局产地和改良土地了,耗费这两三年的时间,就是为了品质。”品牌源自品质因为有了品质这一坚实基础,塞北粮仓的面制出来的面食,口感明显不一样,这成为塞北粮仓在与餐饮机构合作中的重要筹码。王宁的塞北粮仓要求所有与塞北粮仓合作的餐饮机构,都要在门口显著位置展示塞北粮仓的Logo,这就如同所有采用英特尔处理器的电脑品牌,必须在机身显著位置贴上“Inter inside”的标识。
他的农业创业路走的稳,因为他敢于沉淀,敢于“慢工出细活”。
他的农业创业路走的强,因为他坚持品质,敢于“快马加鞭跑”的塞北粮仓品牌知名度上。未来,在中国农业的创业品牌商,希望看到“塞北粮仓”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