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求职能力实训营 辅导青年学生打通求职关卡
划掉500字的冗长模板,拎出关键词,00后应届高校毕业生小丁重新润色求职简历上的自我评价:熟练掌握图像处理软件PS、视频编辑软件PR等技能,参与多款点击量上亿节目后期制作,踏实肯干。修改简历的小技巧,正是她近期在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的习得。 从简历的优势逻辑体现、面试着装选择和语言训练,到清晰的职业认知规划、实践项目路演模拟……5月起,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10个班次的求职能力实训营,针对青年大学生群体进行全方位“就业速成”辅导,助其打通求职关。目前已有233名学员参与训练,绝大部分已顺利就业入职。 求职应聘,一份简历十分重要,但90%的求职者不会使用“关键词”。 有数十年招聘经验的上海市就业服务专家汪修慧在实训营简历课的第一招,就是让学生们给自己写评价词。让他们知道因何而写、写给谁看。比如,在应聘销售、市场等职位时,学生们需突出“沟通力强”这一特质。 上海海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小黄求职时曾处处碰壁,想应聘人事岗位的她从没有相关经验。如何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下过简历关?汪修慧帮其“追本溯源”,交流中得知她曾加入学校学生会,并担任十余场大型晚会的主持,还参与社团招新、调解矛盾等。 汪修慧告诉她,这些正是人力资源岗位所需要的沟通、耐心与协调能力,经过指导小黄修改了简历,立刻收到好消息,顺利入职一家游戏公司担任人力资源助理。 一名招聘官平均每天要看300份简历,留给每个面试者只有3到5秒,就意味着简历必须简明扼要亮眼。汪修慧在设计课程时特地增加了“注意事项板块”,比如,要制作PDF文档的简历版本以防排版串行,用一张清晰的近照方便招聘官认人,“经验可以修饰,顺序可作调整,但简历一定要简明清晰,这是最直接让企业看到你的方法”。 浦东新区的青年就业能力训练营已在实践中探索了6年。从最早针对35岁以下失业青年,拓宽至高校毕业生。每期安排100个课时,持续12天,班级整体就业率达75%至80%。 每年都会安排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实用性课程,让学生们迅速掌握求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重塑青年就业观和求职观。”浦东新区就业促进中心三林分中心主任张坚于近两年完善了“自我定位与职业规划”课程,让青年学生在进入职场前有更清晰的自我定位。 2018年毕业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顺利就业的小张刚来实训营还有些不情愿。“每个人都是一块璞玉,经过雕琢都能在职场上成大器。”实训营后期的“一对一职业辅导”课上,汪修慧帮助小张剖析优势、树立信心:“你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目前市场上专业缺口还比较大。”不断鼓励中,小张逐渐接受了“先就业后择业”,决定再试试看。 张坚介绍,课程中会鼓励学生们更多尝试,也要适时点拨。比如,有学生因为薪资未达预期而放弃好机会,课程中则强调“不能好高骛远”;还有学生不愿从事传统行业,课程中则会以大国工匠的现实故事强调“行行出人才”。为了让学生们能有不同职业认知,实训营还会有针对性地加入职业体验。针对大专毕业生为主的群体,训练营开设咖啡拉花、西点制作等实操性课程;面向理工科群体,则会推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企业参访。 实训营最后一天,10家三林辖区内企业将“摆摊”让学生现场求职、实操演练。据悉,浦东新区今年将开设40档求职能力实训营“就业速成班”,服务近千名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