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牧民风吹日晒放牧,古有,苏牧放牧,苦寒半生。
牧民祖祖辈辈都依靠徒步骑马。
再后来骑摩托来放牧畜群。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种传统的放牧方式也在发生改变,正在向掌上放牧转变。
曾经是杭锦旗蒙古族中学教务主任的朝鲁依靠改变牧民的放牧方式走上了一条创业路。
说起创业的由来啊,
当时还在学校的朝鲁在进行演讲关于未来畜牧业的描述,如未来从事畜牧业都是高科技行业,坐在家里能放羊,坐在家里就能把牛羊卖出去。
恰巧,有一位同学举手提问:“老师,您说的很好听,但由谁来牵头从事畜牧业的伟大变革呢”。学生的一次提问,使朝鲁产生创业的梦想。朝鲁在这之后开始2年的外语学习,2009年底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2010年入学研究生生活,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历程。
就在2011年6月朝鲁发明了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卫星放牧系统。
这一发明,让牧民不论通过手机还是电脑都能实时接受到羊的信息,这意味着不管是在家还是外出,牧民都有有一双电子眼在帮他照看羊群。
通过给羊佩戴智能项圈实时掌握羊的移动轨迹,项圈的数据采集功能还可以将牧羊环境温度羊的健康状况的因素及时反馈到牧民的手机上,让牧民足不出户就能够轻松放牧。
2013年11月,朝鲁研发了中国首个远程牧井系统,被中央人民政府网等多个网站转载。
2014年被中组部以“远程牧井系统”为题目,录制了长达9分钟的《全国党员干部运程教育专题课件》。
2014年9月,以“智慧牧区”题目在青岛参加全国农业信息化展得到农业部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2015年7月,国家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等领导考察“北斗数字牧场”项目并给予高度评价。2015年10月,参加首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得到刘延东副总理的的高度评价。
经过几年的发展,朝鲁也为自己的创业规划了新的愿景。他设想了智慧草原蓝图远景: “北斗卫星放牧、北斗牧井、追溯体系、移动屠宰车、垂直电商、大数据平台,畜牧银行”。
朝鲁这样总结:“因为我是草原的儿子,所以我要为牧民做些事。要让每一个中国人能吃到纯天然、绿色的草原牛羊肉是我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