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经是一位新闻工作者,2008年自兴安广播电台退休后,在乌兰浩特市文化体育局的支持下,她开始文化抢救、研究、传承和创新工作。乌兰浩特市柏开花民族刺绣厂企业法人代表柏开花。
因幼时起随母亲学习刺绣、制鞋、服装裁剪等,在传统服饰、刺绣方面累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她开始把小时候的刺绣和传统服饰变成退休后的创业路。
奥日雅玛拉刺绣技艺源自母亲讲述的一则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位牧民放牧回到家后,媳妇帮他整理衣靴时,发现丈夫的靴子上扎着一根草。她小心翼翼地将草拔出,并很生气的说“哼,你嘲笑我做的靴子不够结实,那我就把你绣上去。”
借着儿时对奥日雅玛拉刺绣的学习热情和保护传统文化的使命感,顶着家有病患、孤身奋斗的压力,柏开花开始为奥日雅玛拉刺绣的传承和推广投入更多的精力。
2011年蒙古族奥日雅玛拉刺绣技艺被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批准为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2014年柏开花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奥日雅玛拉刺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这两项殊荣的获得,敦促她于2012年注册成立了民族刺绣厂。
企业初创,各项工作都要亲力亲为。不仅在原有的传统单轨绣绣法上,创新出书法绣、螺纹绣、多层绣、双轨绣和梅花绣等技法,同时制作了书法绣挂毯、民族服饰、艾叶养生枕、各种靠枕、工艺品等共计五大类三十余件手工刺绣作品。
由于手工刺绣耗力耗时,为保证按时完成订单,本人开始在曾经扶贫(服装裁剪培训)过的村屯里寻找合作伙伴。可即便如此,还是因设备、人手不足,与许多订单擦肩而过。
如今的柏开花及其团队为自己的创业设计了两条路,开发现代文创产品和打造传统科尔沁服饰。
蒙古哈达嘎,元世祖忽必烈时期产生,1265年通过萨迦法王八思巴传入西藏后,于十六世纪中叶,随藏传佛教的普及传回到蒙古高原。早期的蒙古哈达嘎两端绣有花鸟、“吉祥如意”字样。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哈达嘎”这种寄托着祝福和吉祥的礼仪用品,不仅失去了刺绣这种特点,也渐渐成为了几毛钱就可以买到的低质劣等产品,与其所代表的含义远远不相匹配。
2017年,企业开始恢复蒙古哈达嘎,并对元代款式进行创新。采用奥日雅玛拉手工绣和电脑刺绣两种方式,在7种颜色的亮缎面料上点缀与时俱进的主题图案,缝制成高档华丽的筒式哈达嘎,并为其申请了“吉顺”商标。
作为企业首批量产的代表性产品之一,已经为葛根庙等单位订制了专用的蒙古哈达嘎,收入近万元。希望通过该产品的销售和推广提高企业在本地区、自治区范围内,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带动其他产品的业绩。
为使民族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使科尔沁服饰与现代时尚款式更好结合,相互促进,柏开花于2016年创办了科尔沁服饰制作传承基地。未来,柏开花在恢复历代科尔沁民族服饰的同时,要积极探索现代生活服饰的研制,并使之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