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寻找内蒙古最美创客”获奖者---李秀云
日期:2018-04-12 浏览

     有一位下岗女工,带领下岗人员,本着“诚信为真、质量为本”的创业信条,凭着她顽强的拼博精神和不服输的意志,历经十年风雨开办企业。

     她是阿鲁科尔沁旗牧原绒毛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李秀云。她的企业被评为“国家级‘诚信企业’而她也由一名普通的下岗职工,成为全国总工会“女子标兵”、自治区五一女职工劳动奖章获得者的荣誉称号。

     2000年,李秀云所在的天鹿公司在改革的浪潮中被无情地淘汰,她和她的几十名同事不得不离开心爱的职业,另谋出路。

     下岗后,李秀云并没有在痛苦中沉沦,而是从自已最熟悉,最心爱的职业入手,开始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

     她向亲朋好友借钱买了4台编织机,与其他几位下岗姐妹共同创办了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牧原羊绒制品有限公司,为外地的大企业编织羊绒衫织片。

     凭着一种执着的追求,她硬是把这个当初由8个人组成的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员工127人,年生产能力达到15万件规模的公司。

     产品也由原来的带料加工织片,发展到符合世界先进标准的成品羊绒衫,将“牧原”做成了赤峰市知名商标,这个由80%为下岗职工的加工企业,改写了原“大集体”年产2万件的记录。

     从一个事件我们来看看,李秀云在创业中展现出来的果敢和自信。

     2008年年末,金融危机开始席卷全球,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她大胆提出“不放假、不减员、不降薪”。为了使企业坚持走下去,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她继续坚守“质量和信誉是企业生命”这一信条;

她派出设计队伍走出去学习,创新产品,开拓花色品种;她筹措资金,改造设备,提升科技含量;

    她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稳定职工队伍;

    她找订单,拉客户,认真对待来料加工的每一份定单;

    她跑项目,闯市场,增加自产自销能力。

    到2009年末,公司拿到了3.5万件订单,比2008年增长了20%,内销产品推出了120多个新款产品,内销营业额比2008年增长了13%。

    在度过金融危机的同时,2009年又完成了1400平方米的新厂房建设,她不但带领企业员工度过了金融危机,也实现了她“三不”的承诺。

    一个创业者在创业中流露出的创业素质不仅来自于一开始创业时的激情与勇气,更多的来自于坚韧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秀云觉得自己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她要“诚信做人”,为更多的下岗和无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此回报社会对她的厚爱,她要用热情、质量、诚信为企业未来的发展继续书写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