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火龙果种植的创始人
——赤峰市红玫瑰火龙果专业合作社法人任素芹
提起火龙果,人们就想到是热带水果,大多数人都认为北方生产根本不可能,任素芹就把这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同时也把它打造成了宁城的一张靓丽名片。
一、创新发展,大胆尝识
任素芹是宁城县中京百货公司一名下岗女工,2007年4月她意然决定在宁城县这个设施农业大县,发展日光温室大棚,位置定在天义镇巴林村,占地面积220亩,建自然棚54个,就业人员56人,年实现社会效益100多万元,总投资500多万元,起初种植尖椒、西红柿等蔬菜,由于规模大用工多,经济效益甚微,任素芹决定大胆创新发展火龙果,2009年初她先后考察了北京、山东、广东、云南等地,最后决定在云南引进台湾红心火龙果——玫瑰红3000株,2009年8月定植两个自然棚,由于不懂技术,问题接二连三的出现了。
二、艰难的驯化路,人生的最低谷
由于火龙果是热带水果,在北方种植,不适应昼夜温差较大的自然气候,导致植株弱、果实小、产量低等不良反应,后经请教北京农业大学专家习桂清教授,她说南方的植物要想在北方良好的生长,必须经过多年的驯化,就这样2010——2012年就走上了艰难的驯化路,也就是将在本地生长出的新枝条形成木质后切断扦插每年一次,每年耗资120多万元,三年近400万元,由于规模大金融部门几十万元贷款,根本维持不了正常周转,所以就3-5分利和同学、朋友借,最后到了别说人家找你吃饭,就是你找别人吃饭他们都以种种理由拒绝,原因是怕你不是借钱就是担保,就这样,亲近也不亲了,同学朋友也疏远了,任素芹深知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到底的人太少,她的这种创业精神感动了宁城各级政府,特别是农业主管部门。由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农业主管部门的密切协作,她坚信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就是黎明前的黑暗。继续向前走就是光明大道。
三、驯化成功,效果惊人
经过几年的驯化每年都有极大的收获,2013年8月果实成熟了,单果重平均600克左右,口感比南方主产区的火龙果佳,经北京普尼检测抗氧化防衰老的“原花青素”含量是南方主产区的两倍,多种维生素含量也比南方主产区的火龙果高50%,其口感是微酸、甘甜、清香,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可称之为火龙果中的“茅台”。区市县党政领导和有关专家也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在北方有极大的推广价值,通过几年的种植证明效益是蔬菜棚室的2倍,亩产4000斤左右。2013年9月通过自治区科技查询,也得到市科协技术论证,2014年注册商标“赤玖红”,2016年被赤峰市政府评为示范社,填补了宁城县乃至自治区的空白。2017年她本人也被赤峰市妇女联合会授予“赤峰市精准扶贫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14——2016年赤峰地区发展了喀喇沁旗、乌丹、平庄、红山区、松山区、宁城热水、林西、林东8处,实现就业人数220人,内蒙地区有突泉县、黑河市、呼市、赛罕区、和林格县、包头市、兴安盟农场,就业人数320人,省外地区有北京市、天津市、张家口宣化、日照、山西大同、辽宁东港、沈阳、盘锦、锦州、建平、义县、吉林白城、梅河口、敦化市就业人数400多人,产品除供应当地居民零星采摘和旅游采摘外,还销往北京、天津、沈阳、呼市等大中城市,提高了北方居民的幸福指数。
四、创新引领,高效推广
种植成功后,如何引领北方种植高效发展,是摆在任素芹面前的当务之急,南方传统的种植模式是立柱式栽培,每亩定植700多棵,产量2000多斤,2013年我们改进成梯字形组合架定植,每亩定植1400多棵,产量也增加了一倍,4000多斤,在这种情况下任素芹还不满足,她发现通风和光照良好的地方果实明显个大,又把种植模式改造成东西定植,硬底栽培,“121”配土等高设计,强光遮荫,南北通风,采用三角架东西组合,亩定植数量由原来的1400棵增加1800棵,单果重又增加100克,亩产已达到6000斤左右,2017年发展的种植户都采用这种模式,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效益1/3,每亩10万元以上(按20元/斤)。
五、发展前景
坚持品质第一是合作社的主题,合理布局是火龙果发展的主线,预计3-5年内在北方县级以上的城市都有一处火龙果采摘园,为方便当地居民采摘和乡村旅游提供新的景点,为北方设施农业增辉,合作社正运作与北京客商合作组建北方火龙果联合社,打造北方火龙果批发市场,引领北方火龙果走向全国市场。
赤峰市红玫瑰火龙果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