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寻找内蒙古最美创客”获奖者---- 敖特根格日勒
日期:2018-04-10 浏览

他是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的毕业生,毕业后在鄂前托克前旗蒙中从事教学工作.

因为对农业的热爱,2012年毅然辞职,走上了设施农业生产与销售的道路,成为大学生创业典型代表之一,合作社位于赛罕区金河镇舍必崖村一号路,占地面积200亩,发展日光温室种植52亩。

他是敖特根格日勒,担任呼和浩特市超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经理。

在当地说起敖特根格日勒可能有些人不太熟悉,说起80后大学生夫妻二人呼和浩特科技特派员刘宏宇、敖特根格日勒联合本地多个大学生创办的合作社,大家纷纷有了印象。在当地越来越有名气的大学生创业者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授予“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称号。

联合社目前拥有标准化温室大棚586个,占地2000余亩。年产本地蔬菜4000吨,草莓180吨(占呼和浩特市草莓总产量30%)。合作社生产的果蔬,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标准进行。上市销售产品农残检出率为98.5%,采用农产品二维码溯源技术,让消费者吃到放心的绿色无公害果蔬。

菜价高伤市民,菜价低伤农民。

如何在保证蔬菜质量的前提下,使蔬菜价格降下来,是市政府一直关注的问题,为此呼市商务局协调多个部门开展地产菜直通车进社区工作。

同时,免费为合作社提供新能源电动车30台,这项工作最直观的体现了减少流通环节的同时降低运输成本,既打通了蔬菜销售渠道,保证农民种菜收入,又能让市民吃到新鲜、放心、平价的地产菜。

夫妻俩于2013年被呼和浩特市农牧业局授予大学生创业人员荣誉称号,成为大学生创业典型代表,多次陪同领导及教授赴外地考察学习;他们的创业项目超丰合作社基地也被授予为为呼和浩特市大学生创业基地;

2014年夫妻俩先后被呼和浩特市科技局聘为科技特派员;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园艺研究院试验示范研究基地;和内蒙古农业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是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校外教学科研试验实习基地;

建立学生科普教育基地和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合作,将课堂带进田间,得到新华社,光明网及当地多家媒体的高度关注;2016年夫妻俩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的培训,并且获得了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的荣誉;

2016年在第十二届中国(辽宁·东港)草莓文化节,荣获产品1项金奖2项银奖2项优秀奖,联合社3人分别荣获2016年草莓产业推广先进个人奖。在2017年度呼和浩特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果树组二等奖;成为第二批内蒙古自治区“星创天地”试点单位,进行呼和浩特农村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完善;2

017年呼和浩特市科技局挂牌科技特派员专家工作站,由云兴福、盖志毅、石岭、李小燕、胡俊、索全义、刘杰才等多位教授驻站,担任创业导师,建立科研团队,培训农学、创新创业技能等相关知识,指导经济的转型升级、品种引进、品牌塑造,进行丰富多彩的讲座。

正是通过呼和浩特农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的运行,80后大学生创业夫妻在当地的设施农业发展起到了带动性作用。

在合作社的引领下,舍必崖一号路设施农业迅猛发展,大棚餐饮陆续诞生,共计投资1000万元,带动了一产三产的发展,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个踏实肯干的大学生创业者吗,用一双劳动的手带动了一方创业的路。这就是创客身上美丽的闪光点。